电子竞技游戏的利与弊:圈内十年老玩家的真心话

55人阅读 分享

“电竞,是让人更强大还是更孤独?”作为一名曾在LPL赛场后台待过、现在经营战队内容的行业老玩家,我叫柳言川。这些年,我见证了电子竞技游戏如烈火般在中国烧遍大街小巷,也看着无数少年来到、离开,再有人接棒。关于“电子竞技游戏的利与弊”,身在局中,我比任何一个局外人都在意这个问题的答案,也想把我的切身体会分享给渴望了解真相的你。

电竞带来的不仅是热血,还有新的生活可能性

谁不曾想过,拿下第一把五杀以后热血沸腾,那种近乎于冠军的喜悦能延续一整个下午。电子竞技游戏的“利”,最直观也最令人心动的,就是它给许多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轨迹。2019年,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突破1100亿元,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4.5万。每年都有无数电竞少年从小镇、学校走向职业赛场、赛事运营、内容制作。除了高薪职业,电竞还让人意识到自己能在团队中贡献力量,得到成就感。

我身边有个朋友,大学时沉迷《英雄联盟》,恰巧那时候电竞解说正起步,他凭借硬核游戏理解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成功签约国内知名俱乐部,去年年薪已过50万。电子竞技不只是游戏,更为年轻人开启了丰富而多元的职业通道。这些“利”都是我们在行业里挖出来的金子。

“弊”字背后,藏着深不见底的代价

利与弊的拉锯,总是会有暗影。电竞游戏的“弊”常被媒体放大,却又没人说得清有多重。数据不会骗人。中国青少年2023年平均每日游戏时间高达2.5小时,超半数家长表示孩子沉迷的现象让家庭关系紧张。电竞行业的金字塔尖光鲜夺目,但底层却是无数被淘汰的选手、失落的梦想,还有“断层”的学业和健康。职业选手平均退役年龄也仅有22岁,之后的路充满不确定性。

留在行业里的大有人在,但更多人只能带着近视和手腕损伤离开。这些年,队友因作息紊乱、压力过大而抑郁的例子屡见不鲜。我清楚地记得,2023年中国电竞协会公布的数据,高达38%的退役选手表示难以适应社会转型,这个“弊”,比我们想象的更影响一个人的后半生。

电竞人的成长:自律才是真的“外挂”

好处的获得,是以代价换来的。我越来越发现,与其一味地谈利还是弊,不如谈谈“自律”对于电竞人的意义。作为职业玩家时,俱乐部每天10小时的训练、饮食管理、心理辅导,都必须严格执行。自律不是一种选择,而是一种生存方式。普通玩家也一样,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、正确看待胜负,就能避免绝大多数“弊”的发生。

2022年腾讯健康系统上线防沉迷新规后,未成年人游戏在线时间降至每周3小时,沉迷问题得到一定缓解。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感慨:“合理安排,其实游戏也能成为生活的调味剂,不再是洪水猛兽。”真正的“外挂”不是快速升级,而是把握好游戏和现实生活的边界。只要愿意,电竞游戏可以是成长的助力,而不是泥潭。

聚光灯下,电竞选手的“真实世界”

走入职业电竞圈后,才真的看见“利与弊”并存的复杂性。聚光灯下的冠军,也有手指骨裂、失眠、事业被一场失利终结。2023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国战队EDG的主力队员Meiko,在夺冠之后坦言:“真正的对手不是对方,是每一次犹豫和自我怀疑。”光鲜的背后,是极高的心理门槛和对专注力的严苛要求。

这个行业的淘汰率极高,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走到顶端。剩下的选手,有的转型做教练、解说,有的则选择回归现实重新就业。电竞游戏的舞台,的确锻炼了人的抗压能力和团队意识,但也潜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,这一点,只有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才体会得真切。

穿透迷雾,利与弊之间的那一道光

说到底,电子竞技游戏的“利与弊”不是一刀切的。有“高手诞生”的热血,也有“少年落泪”的失落。电竞世界的极致对抗与热情,确实让太多人找到人生方向,也有一些人在“弊”的迷雾里徘徊无法自拔。我越来越相信,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属性,而是我们怎样去利用它、引导它。

202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,近七成年轻人觉得电竞游戏是缓解压力、社交扩圈的新方式。也有声音呼吁,相关部门应加大心理疏导和职业培训力度,为那些告别职业生涯的选手开设转型通道。电子竞技的价值不止在于“利与弊”的算计,更在于能否照亮真实的每一份选择。

选对方向,电子竞技游戏会成为人生的助力器

作为行业里“摸爬滚打”十年的内容制作人,我见证过无数人因为电竞改变命运,也见过太多因为失控沉迷而遗憾的人生。利与弊始终相伴,如何平衡、合理利用,才是每一位玩家和家长、从业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如果你能听进我的真心话:别让电子竞技游戏变成你躲避现实的借口,更不要错失它带来的成长机会。用心体验、适度投入,把自律当作“外挂”,你会发现——这片数字世界,远比你想象的,更广阔、更值得热爱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人体酷游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大型塔防手游排行榜

更多

推荐阅读

  • 精选
  • 最新